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不厌其烦 | 厌:嫌;烦:麻烦。不嫌麻烦。 | 宋 袁燮《挈斋集》:“贽之先君,不惮其烦,而帝每不能听。” 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 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 |
夸大其词 | 词:言论。语言夸张;超过事实。 |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 |
物尽其用 |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,都要尽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资源,一点不浪费。 | 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 |
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 |
鬼瞰其室 |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,将祸害其满盈之志。 | 《文选·扬雄〈解嘲〉》:“高明之家,鬼瞰其室。”李善注引李奇曰:“鬼神害盈而福谦。”刘良注:“是知高明富贵之家,鬼神窥望其室,将害其满盈之志矣。” |
知其不可而为之 |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 |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宿于石门。晨门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’”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0回:“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。蜗角纷争,惟利是务。” |
马牛其风 |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 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两者俱贤,各行其是。”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 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戾。”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 徐特立《抗战给我的机会》:“对任何人,无论相识不相识的,总是一套话。言论有系统,万变不离其宗。”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。” |
人尽其才 |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。尽:全部用出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若乃人尽其才,悉用其力,以少胜众者。” |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 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 |
夺其谈经 |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。 | |
连抵其隙 |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。 | |
莫明其妙 |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。形容事情非常奇怪,说不出道理来。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,所说的话,没有一句不内行……想来想去,总是莫名其妙。” |
适得其反 |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。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。 | 清 魏源《筹海篇 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 |
出其不意 | 其:代词;对方;不意:没有意料到。原指作战时;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;进行突然袭击。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。 | 孙武《孙子 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|
莫名其妙 | 莫:没有什么人;名:表达;说出。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。形容事情奇怪;不合常理。 | 清 宣鼎《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》:“及进西瓜汤,饮兰雪茶,莫名其妙。” |
其乐融融 | 其:代词,其中的;融融:和乐的样子。形容十分欢乐、和睦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入而赋:‘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。’” |
若无其事 |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 | 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 |
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 | | |
突如其来 | 突然发生或到来。突如:出乎意料;突然来临。 | 《周易 离》:“象曰:‘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。’” |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 | 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 |
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 | 其:敌方;意:意料。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,行动出乎对方意外。 |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 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 | 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 秦·李斯《上书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 |
忘其所以 |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一来看见大郎殷勤,道是敬他人才,安然托大,忘其所以。” |
自圆其说 | 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、周全。形容不露破绽。圆:使圆满;说:观点;论点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踌躇了半天,只得仰承宪意,自圆其说道:‘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,作不得准的。’” |
听其自便 | 听:听任。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。 | 清·薛福成《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》:“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,粤人以佣工为较多,其俗里虽贱视之,尚能听其自便,衣食之外,颇积余财。” |
不乏其人 | 乏:缺乏;其人:那样的人。不缺少那样的人。 | 清 吕留良《与陈执斋书》:“然则如今之篯侯,远近不乏其人。” |
攻其不备 |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;突然发动进攻。备:防备。其:他们。 | 孙武《孙子 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 |
神乎其神 | 神:神秘;乎:语气助词;表示感叹;其:那样。形容非常奇妙神秘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5回:“向日闻得古人有‘袖占一课’之说,真是神乎其神,我只当是神仙所为,凡人不能会的。” |
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 |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。 | 语出《孙子 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|
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 | 举:推荐。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荀慈明曰:‘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’” |
微乎其微 |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。微:小。 | 清 杨伦《杜诗镜铨》眉批引蒋弱六云:“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,微乎其微。” |
无出其右 | 出:超出;右:上,古代以右为尊。没有能超过他的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帝纪下》:“贤赵臣田叔、孟舒等十人,召见与语,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。” |
毕其功于一役 |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。 | 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,睹其祸害于未萌,诚可举政治革命、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。” |
其貌不扬 | 其:他的;不扬:不出众。指人的外貌不漂亮。也形容器物不美观。 | 唐 裴度《自题写真赞》:“尔才不长,尔貌不扬,胡为将,胡为相?” |
二三其德 | 二三:不专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 | 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 |
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 | 喜爱他时,总想叫他活着;讨厌他时,总想叫他死掉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 |
心知其意 | 意:意义。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。 | 《史记 五帝本纪》:“书缺有间矣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 |
恭逢其盛 | 恭:恭敬;逢:遇到;盛:盛况,盛会。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。 | 明·许三阶《节侠记·二十五·诬激》:“这是卿等调燮之功,使朕恭逢其盛。” |
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 | 八仙:传说的仙人,即汉钟离、张果老、吕洞宾、铁拐李、曹国舅、韩湘子、蓝采和、何仙姑。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:“正是八仙过海,独自显神通。” |
百思不得其解 | 百:多次;思:考虑,思考;解:理解。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。 | 清 梁启超《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》:“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。” |
难乎其难 | 非常困难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但一说到办法,就是难乎其难。” |
不计其数 | 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 | 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 |
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 | 百姓本没有罪,因身藏璧玉而获罪。原指财宝能致祸。后亦比喻有才能、有理想而受害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 |
各得其所 |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。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。 |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 |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 | 芝:通“芷”,香草;兰:香草。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,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。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,习以为常。 |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》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。” |
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夸夸其谈 | 夸夸:说大话。言辞浮夸;大谈特谈。形容说话、写文章时浮夸;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 |
反其道而行之 | 反;相反;其:他的;道:方法;办法;行:做;之:它;指事情。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。 | 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4回:“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,你却去做学生,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!” |
恰如其分 | 恰:恰好;分:分寸。合适的界限。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。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8回:“赏分轻重,俱是阎仲端酌度,多寡恰如其分,无不欣喜。” |
出其不意,攻其无备 |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。 | 语出《孙子 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|
适逢其会 | 会:时机。恰巧遇到那个时机。 | 唐 薛用弱《集异记 李子牟》:“子牟客游荆门,适逢其会。” |